最近一周股票市场震荡上涨,主要指数都获得正收益。沪深300指数+0.71%,中证500指数+1.95%,创业板指数+4.25%,科创50指数+0.68%(数据来源:wind,2024.3.11-2024.3.15)。
上周重要金融数据公布,2月M2同比增速8.7%,与上月持平;M1同比1.2%,大幅低于1月份的5.9%。M1-M2剪刀差相较于上月走阔。
参考历史数据,一般来说,M1-M2剪刀差向下走阔,股票市场往往调整可能性更高。尽管M1增速回落主要是受到春节扰动因素,不过考虑到经济仍处于弱复苏阶段,市场普遍认为,未来货币政策仍有望保持宽松基调。(数据来源:wind,2024.3.15)
债券市场最近一周震荡调整,一般来说,债券市场的涨跌与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呈负相关性,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越低,说明债券市场处于相对越高区间。
目前,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2.32%,位于近5年0.4%分位。债券资产依然建议考虑中配为主(数据来源:wind,2019.3.15-2024.3.15)。
综合以上数据和观点,我们建议中高配股票(A股)、中低配/中配债券,卫星方向鉴于美债利率较高且处于加息周期尾声,有能力者可关注美元债。
根据上述市场观点,我们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投资?中配、中高配分别对应怎样的仓位?具体的基金品种应该如何选?
如果您有上述疑问,可以参考我们针对不同人群给出的配置方案:
要不,先卖了等回调?
在刺激的急跌急涨行情后,近期市场进入了“贤者时间”,一方面不再是连续阳线上涨,而是改为进三退二的震荡上行;另一方面也结束了整体行情,开始有所分化。
以沪深300指数为例,在2月22日结束八连阳后,指数开始进入震荡上涨,16个交易日只上涨了2.39%。(来源:万得,统计截止至:2024.3.15)
此前文章统计过历史八连涨后沪深300指数的表现(见下图),目前来看还是比较符合历史大多数情况的状态,即:
连涨后短期上涨动能或许会有所减弱,但连涨也给了场外资金信心,参考历史更多情况是会继续上涨。
来源:万得,且慢统计;统计区间:2005.1.1-2024.2.23
不少小伙伴的账户近期也处于年内回本边缘,在经历了长期下跌、短期反弹后,自然会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是不是要先卖了,等跌了再买回,避免又坐过山车?
有这种想法非常正常,过去两三年来也有过类似的大幅反弹,但是随后市场都是继续下行,甚至跌破了前低,谁知道这次又会怎样呢?
来源:万得,统计区间:2020.8.20-2024.3.15
从之前的市场来看,我们需要承认几个事实:
1、目前A股依然处于趋势向下的阶段。
如上图红线是250日均线(也称年线),过去两三年以及现在都没有能有效突破上去,在趋势没有逆转前不能轻易赌反转,更不能轻言牛市。
2、跌多了会反弹,但反弹后能不能继续向上反转,需要关注基本面的情况。
跌多了涨,涨多了跌是不变的周期规律,但均值回归后,能不能彻底扭转趋势,需要回归更加本质的价值层面,市场需要看到企业盈利有持续增长的预期。
前面两次都是在大家满怀期待中被突如其来的黑天鹅和现实数据打脸,而这次又会如何,目前看还是需要时间等待。
从长期看,目前A股估值已经比较便宜了,但基本面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没有一味地喊进攻,为什么A股配置上只建议中等略偏高的原因。
那现在先卖了等回调再买回是不是更好?
如果能做到的话,答案是肯定的,但这种短期操作的难度很大,你需要能判断出短期的高点,还需要能在下跌后的低点买回,大部分人包括基金经理、主理人都是做不到的。
可以尝试的做法是:
1、制定交易计划,为各种情况做预案
不要假定未来一定涨或者跌,而是让自己的持仓、买卖能应对未来的各类情况。
如果选择继续持有,可以做好压力测试,让自己跌回去也不后悔;如果选择卖出,也需要做好预案:卖完继续涨怎么办,跌了又怎么办。
2、小仓位买卖,大仓位长持
如果对自己的操作不是很有把握的话,可以减少每次交易的仓位,只用小仓位适当卖出,让自己不会有踏空的焦虑,同时也能有短期获得感,让投资过程更加舒适。
3、资产配置,避免过度关注单一市场
通过资产配置,包括股债现金,也包括海外资产,进行多元分散投资,尽量平滑收益曲线,也尽量分散自己在单一市场的注意力。
从整体资产的角度来看,如果进行了适当的资产配置,整体的波动是会比持有单一的A股要小很多,那即便坐过山车,幅度也会比较小,更容易接受。
未来的市场走向无法预测,但长期投资赚钱也不一定非要做好每一次预测,通过合理的规划、资产配置,以及理性的交易决策,或许才能真正放下焦虑,享受到秋天的果实。
风险提示(滑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