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股票市场调整为主,主要指数均出现下跌。沪深300指数-1.70%,中证500指数-0.88%,创业板指数-2.31%,科创50指数-2.39%(数据来源:wind,2023.12.11-12.15)。
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暂停加息,保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5.25%-5.5%。符合市场预期。另外,本次会议重要信号是鲍威尔承认降息讨论提上日程,意味着未来全球市场风险偏好有望持续提升(数据来源:wind,2023.12.14)。
11月国内M1增速同比1.3%,较上月继续下行,说明国内经济活力仍有恢复空间。受此影响,国内股市上周延续调整态势。市场普遍认为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明年可能继续保持宽松,债券资产也值得持续关注(数据来源:wind,2023.12.13)。
从市场温度角度来看,中证全A目前9.17℃,沪深300指数9.31℃,中证500指数12.56℃,都处于相对低估区间(数据来源:且慢APP,2023.12.15)。参考历史数据,当前位置,中长期来看股票资产配置性价比更高。
综合来看,以国内股债为核心的配置策略,当前我们建议中高配股票(A股)、中低配/中配债券,卫星方向鉴于美债利率较高且处于加息周期尾声,有能力者可关注短期美元债。
根据上述市场观点,我们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投资?中配、中高配分别对应怎样的仓位?具体的基金品种应该如何选?
如果您有上述疑问,可以参考我们针对不同人群给出的配置方案:(点击图片即可直达)
不惧的关键
在市场信心脆弱的时候,任何风吹草动都能成为下跌的理由,本周A股上证指数再一次跌破了3000点。
巴菲特说要在别人恐惧时贪婪,道理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不易,相信现阶段大家也都深有感触吧。
看新基发行数据其实也验证了这点,以下是过去10年混合型基金每月发行份额和沪深300指数走势对比图,可以发现二者确实有很高的相关性。
基金圈里有句老话:基金好投不好卖,好卖不好投。
基金好卖的时候,一般都是市场热情高涨的时候,大家不妨回忆下2020-2021年自己和周围的人买入基金的场景,是不是也相信了一些长期故事,相信这次不一样。
基金不好卖的时候,很多时候市场参与者情绪都非常低迷,比如当下,大家不约而同地担忧很多长期或者短期的困难,也相信这次不一样了。
这显然跟最初学到的道理不符,当然这也很正常,重要的是直面它,想想如何克服它。
要做到在市场持续低迷、大多数人没信心时中仍然不恐惧,关键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1、规划好资金
根据且慢四笔钱理念,严格区分好自己的活钱、稳钱、保险保障和长钱,特别注意要将长钱放到最后一位,在其他几类钱配置好有剩余的情况下再考虑长钱的投资。
2、进行压力测试
根据历史情况和产品给到的信息,弄清楚持有某个产品会遇到的最坏情况是什么,包括可能存在的最大亏损幅度,以及可能的最长被套时间。
最坏的情况未必会遇到,但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一定不会遇到,多测试自己能承受的风险几何,然后再思考该不该买入或者持有某类产品。
3、不懂不投
恐惧往往来源于未知,当你明白路的尽头和沿途都有什么的时候,走夜路也不会害怕,但你不知道自己在走向何方,那必然每一步都胆战心惊。
这就要求我们,尽量简化自己的投资,买入一些自己确实看得懂,有足够的信心,能够判断价格高低、质量成色的资产。
4、积累经验
知道和做到之间,存在着一条鸿沟,跨越鸿沟的关键,在于实践,在于有效经验的积累。
投资上的道理当然要学,但光背一条条“道理”是没用的,需要将其反复应用在实操中,然后收获正反馈,继而真正掌握。
这也是为什么,投资这个行当通常是越老越吃香,所以年轻的朋友们,不用为当下的失利担忧,把它当做升级打怪的关卡,世界上没有白走的路,相信未来的自己会做的更好。
另外,我们更新了一档新的视频栏目——《扎心的投资实话》,用戳心窝子的话深入剖析金融市场的现实。不论你是新手小白,还是经验老手,在这里都能学到新的知识,看到有趣的金融观点。
风险提示(滑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