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预测总被打脸
每到年底,我们总会看到各式各样对明年市场的预测,如果去回看之前的预测,会发现大部分都预测都是错的,或者对错各半。
按理说,预测者不乏专业机构,但适合“专业”在预测这件事上并不是加分项,以至于市面上流传着“XX反买,别墅靠海”的调侃。
为何预测市场总会被打脸呢?
首先,当然有市场本身复杂多变的原因。
股市是个复杂系统,影响股市走势的因素非常多,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国际政治、投资者风险偏好等等,且各个因素是不断动态变化,之间还可能相互影响。
另外,参与者的行为也会对市场产生影响。
股市参与的个体众多且单独决策,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从众效应,乌合之众等),个体有学习效应(未来不会简单的重现,系统会自我进化),价格与现实世界具有反身性。
最后,不得不承认的是,即便是专业机构也不是全知全能,他们也会犯错,同时也有自身立场和站位的影响。
预测市场这么难,那我们还怎么投资?
《周期》一书的作者霍华德马克斯告诉我们答案:你无法预测,但可以准备。
我们预测不了钟摆会摆到多么极端的位置,也预测不了钟摆何时还是向中点回摆,但我们可以大致判断钟摆现在的位置,并做出适当的应对。
落地到我们的投资上,就是追求模糊正确,大致判断各类资产的性价比,然后配置合适的仓位,当性价比发生变化时,也做出适当的仓位调整。
当然,因为市场惯性的存在,根据变化调整完仓位未必会很快收到正反馈,减完仓可能继续涨,加完仓可能继续跌,因此也需要同步做好心理准备。
以本栏目今年的配置建议为例:
在4月份时,市场情绪亢奋,而基本面并没有大家预期的乐观,市场处于“强预期,弱现实”的阶段,因此我们建议降低A股仓位,同时也提示了TMT板块短期过热的风险。
随后不久市场开始回调,TMT板块也在回调过程中首当其冲,这一次的调整很快得到正反馈,但不说明我们有准确预测市场的能力,只不过是做好了准备后遇到了好运气。
时间来到6月份,随着市场持续下跌,部分风险已被消化,A股的配置价值有所提高,长期估值更是处于历史底部区间,因此我们调高了A股的仓位。
事后回看,会发现6月后市场依然继续下跌,我们做出的应对并不能及时得到正反馈,但这也恰恰说明了市场的复杂性,我们无法准确预测,只能做出合适的应对,并耐心等待。
回到当下,本栏目依然维持A股中等偏高的仓位配置建议,这有两层含义,一是相对历史和横向对比债券类资产,目前的A股可以适当多配一些;二是不建议过早打完所有子弹,目前还未到高配阶段。
不预测,只做好应对的准备,始终是我们对抗这个复杂市场最重要的心法之一,相信市场也会奖励长期做正确的事的我们。
另外,我们更新了一档新的视频栏目——《扎心的投资实话》,用戳心窝子的话深入剖析金融市场的现实。不论你是新手小白,还是经验老手,在这里都能学到新的知识,看到有趣的金融观点。
风险提示(滑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