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市场整体震荡为主,主要指数均出现下跌。沪深300指数-0.84%,创业板指数-2.45%,中证500指数-1.08%,科创50指数-2.98%(数据来源:wind,2023.11.20-11.24)。
11月21日公布了11月美联储会议纪要,纪要表述整体偏中性。考虑到美国目前的通胀及就业情况,市场普遍认为12月加息的可能性较低。美联储此轮加息周期或已结束,人民币升值趋势或将延续。国内权益资产吸引力增加。
沪深300指数收盘价位于近3年0.9%分位,意味着过去3年99.1%时间入场的投资人目前都是亏损状态。沪深300指数最新5日平均成交额,也位于近3年1.3%分位。
两组数据充分体现了目前市场交投低迷,情绪处于相对悲观区间,中长期来看目前股票资产配置性价比较高(数据来源:wind,2020.11.25-2023.11.24)。
综合来看,以国内股债为核心的配置策略,当前我们建议中高配股票(A股)、中低配/中配债券,卫星方向鉴于美债利率较高且处于加息周期尾声,有能力者可关注短期美元债。
一个指数近五年翻了接近一倍,但买了它相关基金的人却大都被深套,这是为何?
这个指数就是前几年大红大紫的新能源,5年前中证新能源指数1000多点,现在依然有2000多点,5年间年化收益率12.56%,接近翻倍。
来源:中证官网,统计区间:2018.11.25-2023.11.24
回头看,指数近5年还赚了接近一倍,可买的人大都亏钱,原因就在于5年一倍不是每年均匀上涨,而是先用了3年翻5倍,然后再用两年跌成一倍。
在2020-2021年,市场传遍了“有锂走遍天下”的口号,于是大家蜂拥而至,大部分人的成本在21年的高位。
随着这两年的大跌,新能源赛道股成了“狗不锂”(狗都不买新能源),前期高位买入的人也便深套其中。
当然,新能源绝对不是个例,无论是指数基金还是主动基金,都会存在基金表面赚钱,而买了的人亏钱的现象。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大部分人驾驭不了所选的基金,被过去好得不像话的历史收益吸引,在高位大量买入。
要避免这种悲剧发生,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比如基金公司和销售机构立足长远,尽量减少在高位新发基金和大规模营销;比如财经媒体不为了流量煽风点火、吸引眼球;比如各路专业人士适时发声,引导基民;再比如....
但每一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我们只能呼吁,无法强求,“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改变不了环境,最好的方式就是改变自己。
一方面,可以考虑在买入方式上进行优化,比如用此前文章介绍的“正金字塔加仓方式”,在高位少买,低位多买,降低持仓成本。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为自己降低投资难度,选择简单的,自己看得懂的产品投资,或者寻求信得过的投顾帮助。
回顾这几年,亏得最惨的基民往往是重仓一些行业主题基金,比如医药、新能源、中概股等等,这些行业主题基金本质是工具,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是能否在上面赚钱,主要取决于有没有驾驭这些工具的能力。
毫无疑问,这些行业主题基金相比宽基指数(如沪深300)或者全市场选股的均衡型主动基的投资难度高很多,不仅需要你同样具备大环境冷暖的感知能力,还要在细分行业具备超过平均水平的认知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且慢一直建议均衡配置,不赌赛道,不赌风格的原因,这其实是在为投资者降低投资难度,把复杂的行业选择、风格选择留给了基金经理和主理人。
当然,即便如此,大势向下也还是无法独善其身,但相对均衡的配置,可以降低产品本身的波动,避免下行周期里的亏损幅度;另外在简单易懂的投资逻辑下,需要关注的东西变少了,处于周期底部也更不容易焦虑。
基于上述逻辑,我们在四笔钱配置建议中的权益策略选择了进取派优选(适合存量资金配置)和周周同行(适合增量资金定投),主要也是看中其均衡配置的风格。
从策略的历史表现来看,目前两者也均跑赢了各自的基准、沪深300,以及代表偏股型基金平均水平的万得偏股基金指数。(数据及下图来源:且慢,截止至2023.11.23)
兴证全球进取派优选:
周周同行:
目前在这两个策略上的投资或许还处于亏损之中,但并不需要担忧某个行业还会不会好的问题,也不需要焦虑未来的哪种风格好,只需控制好适合当下和自身风险水平的仓位,耐心等待市场价值回归那天的到来。
对于这类高风险高波动的权益组合,用什么钱买,不同人、不同时间点配置多少,都会严重影响到最终的投资体验和配置效果。
基于当前的市场观点,我们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投资?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可以参考我们针对不同人群给出的配置方案:
风险提示(滑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