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钱投资,如何更稳?

小顾陪伴
2023年07月25日
01
市场观点


最近一周市场迎来调整,主要指数单周涨跌幅均为负。沪深300指数-1.98%,中证500指数-1.74%,创业板指数-2.74%,科创50指数-3.63%(数据来源:wind,2023.7.17 -7.21)。

 

二季度GDP增速6.3%,低于市场预期,市场预期值6.8%。市场认为年内经济动能高点已过,下半年在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将延续宽松基调,预计三季度有降准可能。在此基础上,成长股、利率债将受益(数据来源:wind,2023.7.18)。


从市场温度角度来看,A股市场,主要指数温度处于相对低估、合理区间。中长期来看配置性价比依然较高。


综合来看,我们建议中高配股票(A股)、中配债券。主要大类资产配置建议如下:
 
 

点击下图直接获取更适合你的投资方案!

👇🏻👇🏻点击👇🏻👇🏻



02
稳钱投资,如何更稳?


「稳钱」是且慢四笔钱中的一笔,顾名思义,它是我们需要“求稳”的那部分资金的统称,按使用期限划分的话,大概就是三年内需要用到的钱

 

 

稳钱的投资介于活钱和长钱两者之间,需要承担一定风险,换取一份高于活钱而又相对稳健的收益,实操中通常以“固收+”类策略或者基金来承接。

 

不过,这类前几年火起来的策略现在似乎已经折戟沉沙了,在2021年后权益市场表现拉胯的大环境下,“固收+”策略也没能为投资者带来稳定的回报,很多人反馈投了一两年依然亏钱。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了解稳钱投资的逻辑,以及这类产品的底层资产,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这样了。

 

常见的“固收+”产品以70%-90%固收资产(也就是债券)+10%-30%权益资产构建投资组合,如且慢上的「我要稳稳的幸福」和「超级理财加」,两者权益仓位都在10%左右,剩下的主要是债券类资产。

 

收益不会凭空产生,很大程度是由承担波动带来的,往固收里加越多的权益,长期潜在回报也更高,但往往也越受股市波动的影响。

 

据回测,权益仓位在10%、20%、30%的股债组合,长期年化分别为5.8%、7%、7.9%,年化波动率分别为3%、5.6%、8.2%。

 

 

数据来源:万得,统计区间:2005.1.1-2022.12.31,回测方式:以沪深300指数代表“股”,中证综合债指数代表“债”,通过不同的股债配比构建组合,并每年年末进行一次再平衡(使组合中股债比例恢复至初始配置)。

 

从上图也可以看出,这类产品并非没有波动稳稳地上涨,也不是任何时候买入持有一两年都能赚钱,只能说相对于权益产品,它们更加稳健,持有一两年的盈利概率更高。

 

因此,当我们用稳钱投资这类产品时,应该有这样的心理建设:

 

「我希望获得比货基更高的预期回报,也愿意承担该有的额外波动,甚至接受极端环境下持有一两年表现依然不如货基的局面。」

 

当然,并非所有人的所有稳钱都能接受这种设定,我们生活中有些钱虽然也不急用,但却也不容有失,对于这类稳钱,如何才能更稳地投资呢?

 

看懂上文数据的小伙伴应该有答案了,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减少高波动资产的投资比例,10%权益资产带来的波动接受不了,那就降低到5%权益,或者干脆不投权益。

 

比如“货币+”策略「花好月圆」仅配置纯债和货币基金,不投权益资产,目前债券部分也主要配置了风险较低的短债基金,策略整体表现也比固收+更加稳健。

 

 

从「花好月圆」的历史表现来看,截止7月20日,组合最大回撤仅有-0.17%,且收回最大回撤创出新高用时仅不到两个月。

 

盈亏同源,对于这类策略的收益也不能抱有太多期待,组合目前历史年化收益率2.88%,主理人的目标是力争每年收益能高于货币基金平均收益0.5-1%(50-100BP)。

 

综上,风险和收益总是相生相伴,稳钱的投资要想做得更稳,可以进一步细分,分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根据时间分类:

 

对于半年/一年以上的资金,可以考虑固收+策略,如「超级理财加」;

 

对于三个月到半年的资金,可以考虑货币+策略,如「花好月圆」;

 

而对于三个月内就要用到的资金,最好只考虑货币基金。

 

二、根据风险偏好分类:

 

能承受持有期间最大3%左右浮亏,极端市场下一两年收益仍为负的,可以考虑固收+策略;

 

能承受持有期间最大浮亏只有1%以内,希望有更高的盈利概率的,可以考虑货币+策略(当然也可以用两种策略自行组合);

 

如果希望无论市场涨跌每天都能正收益,那只能考虑货币基金。

 

四笔钱中任何一笔都很重要,管理好每一笔钱,才能真正放下焦虑,安心生活~


风险提示(滑动查看)

上述资产配置方案的思路意在帮您合理分配资金、分散投资风险,但不保证投资收益,按照上述思路提供的得出的整体方案中,单一投顾策略可能超过您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时请您谨慎评估,完成投资者风险测评,清楚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本文的大类资产配置建议是其在目前特定市场情况下并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下的分析和判断,并不意味着适合今后所有的市场状况,请读者注意数据的实效性,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基金投资组合策略为其他客户创造的收益,并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组合策略的风险特征与单只基金产品的风险特征存在差异。温度计估值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自行阅读相关法律文件,自行作出投资选择。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帮您合理分配资金、分散投资风险,但不保证投资收益,按照上述思路提供的得出的整体方案中,单一投顾策略可能超过您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时请您谨慎评估,完成投资者风险测评,清楚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本文的大类资产配置建议是其在目前特定市场情况下并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下的分析和判断,并不意味着适合今后所有的市场状况,请读者注意数据的实效性,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基金投资组合策略为其他客户创造的收益,并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组合策略的风险特征与单只基金产品的风险特征存在差异。温度计估值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自行阅读相关法律文件,自行作出投资选择。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内容
评论

三低

2023/7/25

...

确认删除该条评论?

取消
删除

暂无更多

写下你的观点...
1
3
1
0/500
发送
0/500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