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定投”这个词最近两年比较火,大家对它的解释也是多种多样。这一节就说说我对“定投”这个词的理解。最早的定投是指定下来一个时间,定下一个金额,投一只基金。比如每个月1日买沪深300指数基金,每次1000元。这就是原始版定投。之所以有这个定投的概念提出,主要是想解决择时的问题。之前搞投资,既要解决买什么的问题,又要解决什么时候买的问题。本来“买什么”的问题就已经够让人头疼了,“什么时候”买这个问题则更加玄乎。大多数投资者都是喜欢在涨的时候买,在跌的时候卖,虽然买了只不错的基金,因为买卖的时间不对,最终还是亏钱。所以后来大家发现,还不如定下来个时间买,也不猜后面的涨跌了,反正到了时间我就买,也不考虑卖的事,就当存钱了。没想到这种“傻傻”的买法,竟然比之前猜来猜去的买法赚得还更多些。显然,这种原始版定投有问题,比如2007年上证指数达到6000点,难道我们还要定投吗?那个时候定投,基本上要亏数年才能把钱赚回来。多数人都是在牛市后期入市的,入市时股市整体都是高估的。此时定投,虽然刚开始很开心,但是过个半年、一年,等熊市来临的时候,就开心不起来了。这个时候就有了进化版定投:定下来一个时间,定下一个金额,但只在它低估的时候买,高估的时候就不买了(或者换成买债券基金)。注意:现在唯一确定的就是时间了,每次定投之前,要看看估值,做一下判断。定投最适用像工资这种慢慢发的增量资金。因为工资是一个月一个月发的,股市再低估,我们也没法把未来三年的工资一次性买入,所以定投也是适合工薪族的投资方法。对于手头已经有的存量资金,我们既可以选择分批次投,又可以选择一次性买入。特别是在股市特别低估的时候,一次性买入显然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波动承受能力都比他们自己的预估要差。即便股市特别低估,极具投资价值,在一次性买入之后,很多人也会在面对后续的下跌时心态失衡。所以对于增量资金,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用类似定投的方法,分批投出。市面上对定投有种说法,说定投可以降低成本。准确地讲,在下跌的行情里,定投确实能降低成本;在上涨的行情里,定投则会增加成本。但我们其实是无法判断未来是下跌行情还是上涨行情的,所以定投到底是降低成本还是增加成本,我们根本无须关注。定投虽然能帮助我们缓解对股市波动的敏感度,但也只能缓解一点点。我见过很多同学信誓旦旦说要定投,结果投着投着,股市跌了,不敢投了;或者投着投着,股市涨了,也不敢投了。我们买指数基金,不应以最近的涨跌为判断标准,而应以指数的估值为判断标准。因为我们无法判断哪天会跌,哪天会涨。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在猜测短期涨跌这件事上,我就没成功过。不光是我,绝大多数人也没有这个能力。我的投资分为两部分:选基金和择时。我通过估值表,完成了选基金这部分工作。而择时这部分工作,由于太难,我选择把它彻底放弃掉。每个月或者每个星期确定一个时间买入,不择时了。这样,我以最低的时间成本,完成了投资的两大动作,选基金和择时。我的这套方法是给工薪族准备的,大家平日里工作本来就很忙,没时间盯着股市看。一套规则清晰、不需要盯盘的投资方法,才有可能长久地使用下去。天天盯着电脑,看着涨了跌了,跌了多少再买入,这种操心的方法,还是算了。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多看两本好书,陪家人出去走走。投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按行业分类方法,这属于现代服务业。服务业,肯定是效率越高、成本越低的越好。免责声明:本文的观点仅代表本材料制作之时笔者结合当时的市场行情作出的分析判断,并不代表基金、投顾组合未来的长期实际投资方向,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随着市场行情等因素的变化,笔者的观点及投资方向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温度计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