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的天马】主动基金怎么选

认真的天马
2023年06月19日
曾经有同学问过我一个问题,他说:“天马,是张坤业绩好,还是朱少醒业绩好?”
我说:“都挺好。”
他问:“那我应该选哪个呢?”
我说:“你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实则非常复杂。”

这位同学问的这个问题就有点像女孩子选老公,并不是哪个男生业绩最好就选哪个。要选那个“你懂他、他也懂你”的,这样的日子才过得长久。

我们选主动基金经理也是差不多的道理。只不过主动基金经理一个人要服务众多客户,他不太可能跑来懂我们,就只能我们单方面去弄懂他了。这一节,我们就详细来说说要如何在万千基金经理之中,选出适合我们的主动基金经理。



什么是主动基金
主动基金就是基金经理主动选择买股票的基金。作为基金经理,我在基金里想买茅台就买茅台,想买比亚迪就买比亚迪,不需要受到一张指数清单的约束。与之对应的就是指数基金(被动基金),基金经理只能严格按照指数清单上面的“配方”来买股票,不可以自由发挥。

我们在市场上提起主动基金,指的一般都是主动股票基金。但其实,债券基金里面也是有主动基金和指数基金之分的。我们在第四章里面提到的债券基金,全都是主动债券基金。之所以没提指数债券基金,是因为这个品类还比较小。等以后指数债券基金品种多了,我们再详细介绍它。

本节后面所提到的“主动基金”这个词,将按照现在市场的习惯,特指主动股票基金。



主动基金怎么选
我们买主动基金时,看似是在买基金,实则是在雇用基金经理。我们把钱给他,让他帮忙理财。A股有一两千名主动基金经理,要怎么找呢?有道是“真金不怕火炼”,好基金经理不怕时间考验。我们在选基金经理时,一定要选入行时间长且名列前茅的基金经理。我总结了三个筛选条件。

1)基金成立满9年。
2)基金经理管理该基金满9年。
3)基金经理任职年化收益率排名全市场前10名。

为什么是9年?在2022年的时点,9年前是2013年。那时上证指数为2100点,是上上轮熊市的低点。从那时候入行到2022年,至少已经经历了两轮牛熊。期间有2013年的低谷、2015年的疯牛、2016年的熔断、2018年的灰熊、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股市起起伏伏,各种突发情况。

经历过这些且成绩依旧优秀,才能说明这些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是真的很出众。也只有经历过这些,才让他们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风险,这是新手基金经理无法从书本上学到的。

资产管理这个行业,经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有些入行两三年的新手基金经理,在牛市时业绩好得不得了,到了熊市就跌得稀里哗啦,这就是没经验的代价。9年这条线一划,那些窜天猴基金的雷,我们就躲过去了。

我把全市场几千只基金按照这三条进行了筛选,然后按照任职年化收益率进行排名,排名前10的基金和基金经理。 

数据截至2022331日,数据来源:choice

谢志宇、张坤、朱少醒⋯⋯我们有了一个名单,能上这个名单,至少说明他们经验丰富且历史业绩非常优秀。那是不是现在就可以买他们的基金了呢?并不是。我们还要去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我们要看这位基金经理,在这个成绩的背后,是怎么思考的。

那要如何了解基金经理的理念呢?资料主要有两个来源。
首先是基金季报(包括年报、半年报)。基金的季报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获取,买基金的网站基本上都会提供,我个人比较习惯在天天基金网站上面下载。打开任意基金的页面,在“基金公告”栏目下面,选择“定期报告”,就能找到这个基金的季报。

基金季报里面内容很多,大家不用全都看,重点看“管理人对报告期内基金的投资策略和业绩表现的说明”这一部分就可以了。大家可以尝试从基金经理到这只基金任职的那一期开始看起。比如,张坤是2012年三季度开始任职的,那就从2012年三季报开始看起,结合每一年股市的行情,一期一期看过来。

这种感觉很像看连载小说,让我们判断基金经理当时说的话是有道理还是没道理。同时也可以判断这么多年来,他的言行是否一致。有的基金经理很喜欢说大话空话,嘴上说自己是价值投资、逆向投资,实际上什么股票火就买什么,我们通过查季报方式,就可以把他们排除了。

其次是基金经理的各种访谈材料。基金经理通常会接受记者的采访,说说自己的投资理念。大家可以在微信上搜一搜,比如搜“基金经理名字+采访”,找一些浏览量比较大的采访稿看一看。基金季报是基金经理的自述,而这些访谈材料是基金经理回答记者的问题,角度不太一样。对我们来说,算是一种辅助研究资料。

把基金经理的季报和访谈材料都看完了,基本就能得出我们对这位基金经理的判断了。这个判断是很主观的,不同人看完相同的资料,得出的结论可能完全相反。没关系,在选基金经理这件事上,没有绝对的真理,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

下面我举几个我自己的研究结论吧,供大家参考。
首先是张坤。我觉得,张坤是中国最像巴菲特的基金经理。他研究的公司非常多,但买的很少,持仓非常集中。他看好的公司,他会买很大仓位。比如白酒的龙头股,这么多年来,在他的组合里的比重,一直占30%以上。这个比例是很高的,要顶着很大压力的。

张坤不会去主动择时,判断一下股市后面会不会跌之类的。就是长久地陪伴他认可的伟大公司,跟他一起成长,5年、10年,甚至更久。这个理念,很巴菲特很像。

比如朱少醒,我觉得他是中国最像彼得林奇的基金经理,持仓比较分散。他是学金融工程出身,比较重视组合风险控制。他再看好的公司,也不会给特别大的仓位。所以他组合里面经常有百十来只股票。
再比如谢治宇,我觉得他是中国最有个人特色的基金经理,在国际上找不到对标的人物。他的组合是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的,持仓既不分散,也不集中。既强调选股、强调估值,又会做择时。他的择时不是靠控制仓位来实现的,而是通过选不同风格的股票来实现的。

总之,就是他有一套自己的体系,我个人很难完全理解他的体系,但这并不妨碍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基金经理。

这三位基金经理业绩都很好,但是理念和风格各不相同。我们要做的,就是从里面选择我们自己看得懂的。当我们搞清楚一位基金经理的理念,并且非常认同之后,我终于要进入最后一步了:选基金。
通常来说,一位基金经理同时会管理多只基金。并且他会把最老的一只当作代表作基金。代表作基金对基金经理来说很重要,这是他们的名誉,他们会誓死保卫这些老基金的成绩。因此,如果要选,我倾向于选择基金经理的代表作基金。

主动基金就这么选。大家是不是觉得有点复杂?复杂就对了,毕竟选人用人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讲到这,我还是要强调一下,主动基金再好,也是有波动的。

比如朱少醒的那只基金,业绩是1618倍,年化收益率为19.2%,这个业绩比同期一线城市的房子收益还高。但它波动也很大,最大回撤出现在2008年,回撤将近60%2015年半年,回撤45%左右;2018年时,回撤了38%

作为一只股票类的主动型基金,有这样的回撤是很正常的。大家在选择时,一定要先评估自己的波动承受能力,然后再买基金。如果选择的基金和我们的波动承受能力不匹配,哪怕基金业绩再好,最终我们也是赚不到钱的。



主动基金估值
主动基金是没办法估值的,原因有二:一是我们不知道基金里面的完整持仓;二是就算我们知道持仓,基金经理也可以随时调仓,且不会告诉我们。我们想了解基金里面有什么股票,只能通过季报,但季报要一个季度才更新一次,时效太慢了。

这就头疼了,没法估值,那我们应该在什么时候买入主动基金呢?方法很简单,就是参考指数的估值。我们可以先观察某只主动基金的持仓风格,它是以大盘股为主,还是中盘股为主,还是以某个行业为主。如果基金持仓是以大盘股为主,那我们就参考沪深300指数的估值,当沪深300指数估值低估或者合理的时候,就可以考虑买入了;如果基金持仓是以某个行业为主,那我们就参考该行业的估值。

这种方式虽然不精准,但逻辑是合理的。我们可以把主动基金看作是指数基金加强版来使用,把它放在我们的组合里面,用来替代指数基金。以这样的定位来看待主动基金,结合第五章讲过的基金组合的定投方法,就比较容易判断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了。

最后我们说一种特别“恶心”的情况:就是我们千挑万选,选出来一位基金经理,刚买完他的基金,结果他离职了。主动基金换基金经理就等于换基金,我们拿着那只基金,卖也不是,留也不是,非常难受。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先看看新接手这只基金的基金经理是谁,他的理念我们是否认同。如果很幸运,新基金经理也不错,他的理念我们也很喜欢,那基金还可以继续持有。如果很不幸,我们无法理解或者无法认同新基金经理的理念,那最终可能只能卖掉。

换基金经理是买主动基金不得不面对的“雷”。指数基金则没有这个问题,基金经理对指数基金的影响是非常小的。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涉及的基金仅做投教举例使用,不构成投资推荐。本文的观点仅代表本材料制作之时笔者结合当时的市场行情作出的分析判断,并不代表基金、投顾组合未来的长期实际投资方向,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随着市场行情等因素的变化,笔者的观点及投资方向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内容
评论

写下你的观点...
评论
点赞
收藏
0/500
发送
0/500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