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温度】今天你已是近10年最"抗打"的投资人

郭志强
2022年09月19日

- 本周市场温度 -

上周市场整体下跌。沪深300跌3.94%,中证500跌5.74%,创业板跌7.10%,科创50跌3.41%。

全A指数当前9.02℃,沪深300当前26.91℃,中证500当前6.42℃。整体都处于低估区间。


- 本周实盘概况 -

个人实盘来看,【沪深300实验室】上周二(9.13)定投 300元,累计收益率-6.06%。

【中证500实验室】上周二(9.13)定投 180元,累计收益率-5.76%。



目前持仓如下:

风险提示:基金为其他客户创造的收益,并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本周市场感悟 -

先说一组数据:以沪深300为例,2021.2.1-2022.9.18,一共20个月,市场有13个月在下跌。以下跌月数占比为标准,回顾历史,这20个月是过去10年“最惨”的20个月。

换句话说,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如果过去20个月你也在市场当中。那相当于你经受了过去10年市场最猛烈的暴击。今天,你已堪称近10年最“抗打”的投资人…

数据来源:wind 资讯,且慢投研,2021.2.1-2022.9.18

 

虽然过去20个月,我们已经经受了13个月暴击。但过去2周,这样的暴击好像并没有减弱,依然很强烈。

近期市场表现来看, 在2022.9.5发布的《市场温度:如何关注市场的风格切换》中,我有提到:

“小结:从各赛道所处近5年偏离度百分位与趋势去看,当前市场风格偏周期,大金融、消费向上回归和向上偏离的可能; 制造赛道向下回归的趋势; 医药生物和科技处于向下调整趋势,不过偏离度均接近最近5年极值,不排除个别行业进入相对底部区域的可能。” 


最近2周,6大赛道,医药、科技跌幅最多,延续了向下调整的趋势;其次是制造、周期,制造同样延续向下回归的趋势。最抗跌的是消费,剩下唯有大金融赛道逆势上涨,获得正收益。走出了向上回归的趋势。

市场的表现和风格,基本延续了2周前的观察。

数据来源:wind 资讯,且慢投研, 2022.9.18

 

面对市场下跌,当前应该如何应对?
1、如果你投的是纯权益组合,这一波暴击必然会带来不小的回撤,不用多说,投资体验是近10年几乎最差的时刻。
不过反过来看,你已经经历了最至暗的时刻。这你都扛过来了,还有什么能把你击败的?当前从市场温度角度来看,整体都处于相对很低估的区间了。这个时候,耐心就是良药。
2、如果你和我一样,投的固收加组合,那你应该并不用担心什么。股市如此的暴击,并不会全都传递给你。反而,经历市场的下跌,对固收加策略是很好的一个压力测试,你应该对你投的固收加策略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会。
上述2种情况,说的都是投资基金组合的投资人,其实无论权益组合还是固收加组合,都还好一些。
3、最糟糕的就是,投资单一赛道基金的投资人。如果过去20个月你没有压对风口。此时此刻的经历,或许足以让你痛苦到想赶快离开这个市场。
对于这些朋友,我想说投资单一赛道的难度是极其之高的,需要具备很强的择时能力。否则,大部分时候都会挨打。但凡这么干过的人一定都懂。你要做的是尽早摈弃这样的理念。采用均衡配置的方式。
投资就像买衣服。投资单一赛道就好比在夏天,你把钱都买了夏天的衣服。但如果冬天到了,你没猜到,那就惨了。所以你要做的应该是春夏秋冬的衣服都买足。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均衡配置有的涨有的跌,还如何获得超额收益?
我在《市场温度:一个基本不用择时的策略》中有提到,“因为基金经理具有选行业和选股的能力,所以能给组合带来超越指数收益的可能。”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回看一下~


 

- 本周实盘实验室 -

最后,我会根据不同温度进行不同金额的定投,来增强定投的收益。具体投资方法在《市场温度:如何参考温度计做定投?》有详细说明。
当前沪深300指数温度处于【30℃以下】区间,中证500指数温度处于【0℃-10】。(数据来源:wind资讯,且慢市场温度计, 2022.9.16)
今天(2022.9.19),我会拿出500元,继续定投华夏沪深300ETF联接C(代码:005658)。
拿出300元,继续定投南方中证500ETF联接C(代码:004348)。

欢迎更多认可同样理念的同路人关注,共同开启指数定投计划。


风险提示:
1、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投资者在购买前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销售文件、基金管理人发布的公告及公开披露的其他信息。
2、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代替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投资者需全面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对基金招募说明书风险提示章节中提示的投资风险有足够了解,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做出独立的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购买基金的投资风险和相关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的观点仅代表本材料制作之时笔者结合当时的市场行情作出的分析判断,并不代表基金、投顾组合未来的长期实际投资方向,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随着市场行情等因素的变化,笔者的观点及投资方向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内容
评论

写下你的观点...
评论
点赞
收藏
0/500
发送
0/500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