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才能摆脱3000点?

小顾陪伴
2023年12月12日
四笔钱专栏

「四笔钱配置」专栏是一档围绕个人资产配置的栏目,每周一晚在「且慢陪伴」公众号、且慢APP更新,为大家带来最新的市场解读、时事热点、资产配置理念介绍,以及适合当下的投顾策略配置建议。


01
市场观点


过去一周市场调整为主,除去科创50指数+0.08%,微幅收涨。其他主要指数均出现下跌。沪深300指数-2.40%,创业板指数-1.77%,中证500指数-1.24%(数据来源:wind,2023.12.4-12.8)。
 
11月CPI同比-0.5%,低于市场预期值(-0.1%)。PPI同比-3.0%,低于市场预期值(-2.8%)。市场认为,经济弱复苏,通胀持续低迷,当前宏观环境下,不排除后续降准、降息可能性。在此背景下,债券市场或存在一定利好,股市周期行业相对受益(数据来源:wind,2023.12.9)。
 
从市场温度角度来看,中证全A目前8.7℃,沪深300指数12.08℃,中证500指数13.36℃,都处于相对低估区间(数据来源:且慢APP,2023.12.8)。参考历史数据,当前位置,中长期来看股票资产配置性价比更高。

综合来看,以国内股债为核心的配置策略,当前我们建议中高配股票(A股)、中低配/中配债券,卫星方向鉴于美债利率较高且处于加息周期尾声,有能力者可关注短期美元债。
 

 

根据上述市场观点,我们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投资?中配、中高配分别对应怎样的仓位?具体的基金品种应该如何选?

 

如果您有上述疑问,可以参考我们针对不同人群给出的配置方案:(点击图片可以直达)

 


02

何时才能摆脱3000点?


在市场信心脆弱的时候,任何风吹草动都能成为下跌的理由,本周A股上证指数再一次跌破了3000点。

 

遥想上证第一次站上3000点还是在2007年的时候,十几年过去了,依然摆脱不了这个位置。

 

来源:万得,统计区间:2003.9.12-2023.12.7

 
上证指数之所以深入人心,主要是因为成立时间早,一方面有较多的历史数据,另一方面看上证也是媒体和老股民的习惯。
 
但其实上证指数是个失真的指数,用它来反映A股的回报并不合理。
 
首先上证指数只包含了上交所的股票,不包含深交所;
 
其次是编制规则上不同于主流规模指数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上证用的是总市值加权,这就导致了一些大市值的金融股、两桶油占比偏高,不符合实际市场流通交易情况;
 
最后是上证指数是个价格指数,并不包含股票分红的收益,当股票分红时,指数会直接处理成下跌,长此以往也拖累了指数。
 
所以,上证指数破不破3000点,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意义,猜测何时摆脱3000点,即不可能,也无现实意义。
 
哪怕过去十多年一直3000点,也不意味着投资A股赚不到钱,同样的,哪怕未来一直3000点,也不意味就一定赚不到钱。
 
如下图,以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代表A股主动型基金取得的平均结果,07年至今上证指数只有振幅没有涨幅,区间回报为零,但偏股基金指数同期却取得了200%的回报。
 

来源:万得,统计区间:2007.3.19-2023.12.7

 

如果希望观察A股整体投资回报,上证指数并不是好的观察对象,采用万得全A指数会更合适,它是个包含全部A股且考虑了分红的指数;如果你的投资标的主要是主动偏股基金,那观察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也是可以的。

 

另外,随着市场生态的变化,A股现在更多时候表现为结构行情,选对了是牛市,选错了是熊市,这无疑也提高了我们的观察和投资难度。

 

一方面要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和持仓选择合适的参考基准,比如持仓以小盘或者某个行业为主的话,参考沪深300这类大盘指数认为现在极度便宜那就不合适了。

 

另一方面,投资上除了判断整体大市外,也对投资者具体的品种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可能市场上涨的,持仓依然是跌的。

 

对某些行业有深度认知的,可以用行业指数基金捕捉未来的局部机会,但对于没有这种能力的多数人而言,常用均衡配置的思路依然是不错的选择。

 

市场是个放大器,会放大投资者悲观或者乐观的情绪,但无论市场如何波动,保持理性,保持客观,静下心来分析思考,是投资者必备的素质。


另外,我们更新了一档新的视频栏目——《扎心的投资实话》,用戳心窝子的话入剖析金融市场的现实。不论你是新手小白,还是经验老手,在这里都能学到新的知识,看到有趣的金融观点。



👇🏻点击下方图片直达专栏👇🏻


风险提示(滑动查看)

上述资产配置方案的思路意在帮您合理分配资金、分散投资风险,但不保证投资收益,按照上述思路提供的得出的整体方案中,单一投顾策略可能超过您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时请您谨慎评估,完成投资者风险测评,清楚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本文的大类资产配置建议是其在目前特定市场情况下并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下的分析和判断,并不意味着适合今后所有的市场状况,请读者注意数据的实效性,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基金投资组合策略为其他客户创造的收益,并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组合策略的风险特征与单只基金产品的风险特征存在差异。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代替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温度计估值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自行阅读相关法律文件,自行作出投资选择。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内容
评论

写下你的观点...
评论
2
1
0/500
发送
0/500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