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顾策略买多少个才合适呢?

小顾陪伴
2023年04月20日

01

本周市场观点


最近一周市场震荡调整,主要指数都录得负收益。沪深300指数-0.76%,中证500指数-0.52%,创业板指数-0.77%,科创50指数-2.14%(数据来源:wind,2023.4.10-4.14)。

基本面角度,3月以人民币计价出口同比增速23.4%,显著高于市场预期,出口显著回升;上周发布3月CPI同比增长0.7%,PPI下降2.5%,PPI陷入通缩,也持续压低今年CPI中枢,尤其核心CPI同比大幅回落。(数据来源:wind,2023.4.13)。

海外方面,美国3月CPI同步增速5%,正式回落至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整体通胀压力明显缓解(数据来源:wind,2023.4.12)。

其他,从市场温度角度来看,A股市场,主要指数温度处于相对低估、合理区间。中长期来看配置性价比依然较高。不过,上周我们就有提到:年初至今TMT单边上行,波动偏高,中短期来看,当前时点仓位配置可考虑不过于激进。

当前我们建议中配(略超配)股票(A股)、中配债券。主要大类资产配置建议如下:

 

 

对于长期3年以上资金,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权益仓位参考如下: 

具体策略推荐和本方案思路可以查看文章《手把手的配置建议来了》


02

投顾策略买多少个合适?


买多少个投顾策略是许多小伙伴会遇到的问题,有的人担心自己买的太多会影响收益,有的人则担心买的太少太集中风险太大,本期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投顾策略,或者投顾组合,本身就是打包购买一揽子基金,在分散化方面已经进行了第一步了,所以买投顾策略并不需要跟购买单只基金一样买很多。

 

在考虑数量时,可以先从投资需求出发,想明白自己要解决的是哪类钱,再根据这类钱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策略。

 

根据且慢的四笔钱理念,我们把资金简单分成活钱、稳钱、保险保障、长钱四笔。

 

 

如果你只需用投顾策略来解决活钱问题,那其实一个货币基金策略就够了;

 

如果你需要解决的是稳钱问题,那可以按期限细分,半年以上的可以考虑固收+策略(比如我要稳稳的幸福、超级理财加),半年以内的资金和想要更低波动的,可以考虑货币+策略(比如花好月圆);

 

如果你需要解决的是长钱问题,那还需要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的位置,通过多个策略来构建一个适合自己的资产配置方案。

 

比如,小明是个平衡型投资者,当下我们的建议是长钱可以配置35%的权益资产,如果小明想通过投顾策略来配置,那至少需要一个偏股的策略、一个偏债的策略和一个货币类策略。

 

除了考虑自己的投资需求外,对策略的理解和跟踪能力也会影响我们选择的数量。如果选择太多策略,在后期跟踪上可能会耗费很多经历,也不能及时享受到更重要的“顾”方面的服务。

 

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同类型的策略选择1-3个就可以了

 

比如同样是权益中枢10%左右的固收+策略,不同策略的区别较小,选择一两个自己认可的就行;

 

如果是权益类策略,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区别,比如有的是偏价值的,有的是偏成长的,有的是指数型,有的是主动型,这就需要我们在投前评估下自己是否有偏好,如果没有特别的偏好那可以选择一两个较为均衡的策略就行。

 

不过,即便是同类策略,也有人更喜欢分散购买比较多个,以此来摊大饼,避免掉单一策略阶段表现不佳或者选错的风险,这点也可以理解,但前提是要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和跟踪。

 

集中还是分散是投资中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它没有标准答案,投资大师中巴菲特就是集中投资的代表,而他的同门师兄施洛斯则是分散投资的代表,两者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可见分散还是集中并不必然影响投资业绩。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可以不用过度纠结投资策略的数量,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你都投了多少个策略,欢迎留言区聊聊。


风险提示(滑动查看)

上述资产配置方案的思路意在帮您合理分配资金、分散投资风险,但不保证投资收益,按照上述思路提供的得出的整体方案中,单一投顾策略可能超过您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时请您谨慎评估,完成投资者风险测评,清楚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本文的大类资产配置建议是其在目前特定市场情况下并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下的分析和判断,并不意味着适合今后所有的市场状况,请读者注意数据的实效性,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基金投资组合策略为其他客户创造的收益,并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


相关内容
评论

写下你的观点...
评论
点赞
1
0/500
发送
0/500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