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车】5月第四车:为什么股票会有波动?
赵玉斌2022年05月31日
1.0万44

「周周同行」是且慢为长钱准备的周定投策略, 每周二精选优质基金,为您发车;


新朋友建议先阅读以下文章,了解主理人和本策略: 周周同行背后的投资观 周周同行的投资逻辑


01

本次发车信息



本期买入的基金申购费不打折,为给跟投用户提供一个 选择权,每月的最后一车100%买入该基金,对费率特别敏感的用户可以选择不跟本车。


关于本期买入基金及其基金经理的介绍、主理人买入理由,可点击查看文章 《下一阶段调仓思路》


实盘业绩



周周同行自动跟车功能已上线。 在APP“资产页-周周同行”点击“自动跟车”按钮便可开启,开启后记得预留资金在盈米宝哦~

持仓详情


注: 部分持仓基金因比例过小,未能显示,详细持仓可在且慢APP中查看。

02

为什么股票会有波动?


前几天我看一个博主抱怨,市场低迷,每天掉粉,看文章的人变少了,删除APP的人变多了。 股票的波动为什么那么大呢? 除了情绪之外,还在于经济的周期性和企业的组织形式,使得企业的利润波动很大。


企业或者公司,是后来才出现的。 人类最初是农业经济,自给自足,吃自己种的粮食,纺自己种的棉,所谓“男耕女织”。 偶尔的交换也主要限于村庄和集镇,规模不大。


但是,当面对一个大工程时,一个人(村)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集众人之力。 比如某个地方要修一个大桥,有的腾出了自家的土地,有的出劳动力,有的出钱买设备,有的人指挥,最终修建了这个大桥,派个人收过桥费。


这里面,各方都出了资源: 土地,人力、资金,我们把它们称之为 “生产要素” 把生产要素有机的结合起来的组织,就是 企业 ,负责管理的人就是 企业家


通过企业这个组织,人们可以借助整个社会的力量,完成既定的目标。 企业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桥是建好了,过桥费(报酬)怎么分呢?


提供土地的人,会获得租金。 提供劳动的人,会获得工资。 提供资金的人,会获得利息。


但市场有风险,如果收不到足够多的过桥费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能承担风险的角色: 股东。


把提供资金的人分为两类:


一类比较稳健,不想承担太多的风险,他只想收到固定的利息,这就是 债权人


另一类比较激进,愿意承担风险,他追求的是扣除资金、工资、利息之后的报酬,也就是“利润”或者“分红”,这就是 股东


可见,在分蛋糕时,股东的波动(风险)天然就是最大的: 因为“利润”的分配,排在土地、人力、债权的报酬之后,利润具有杠杆性。


而且,土地(房屋)的租金、员工的工资、资金的利息事前就确定了,只有利润是“高度不确定的”。


推至一个国家,如果不考虑税收和折旧的话,租金+工资+利息+利润,就可以看做我们常说的GDP。 在GDP这个大蛋糕中,租金、工资、利息可以看做“优先级”,利润可以看做“次级”。


如果GDP多涨几个点,利润可能多涨十几个点; 反之,如果GDP少涨几个点,利润可能大幅下跌,甚至负增长。


由于经济总是有周期,GDP总是有波动的,使得“利润”的波动总是比较大。 股票大幅波动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股东需要更高的风险补偿,在同等条件下,股东的潜在收益要比债权人的更高,股票的长期收益能跑赢债券。


如果在一个GDP长期向上增速不低的经济体,利润的增速往往会超过GDP。 以美国为例,标普500过去40年涨了40倍,对应年化约10%,而美国同时期名义GDP增速在7%左右。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企业是组织生产的主体,也是分配的源头。 企业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为政府提供税收,为员工提供就业,为土地提供租金,为债权人提供利息,为股东提供分红。


一个繁荣的经济体,离不开大量的企业,一个良性的资本市场,也离不开众多优秀的企业。


所以我们看到,在经济出现困难的时候,国家降税降费、改善营商环境,构建服务型政府,这些都是为了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涵养更多的企业。


本质上讲, 无论是买入指数基金,还是主动权益基金,我们都是在买一揽子公司,成为这些公司的股东,间接的为公司提供了风险性的资本 ,因此,天然就要面对很大的波动。


如果不想承担波动呢? 可以构建一个资产配置组合,我们下次聊。


点击下图即可跟车


温馨提示: 「周周同行」是长期定投策略,短期存在亏损20%以上的可能,建议用3年以上闲钱投资。

基金投资组合策略为其他客户创造的收益,并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 基金投资组合策略的风险特征与单只基金产品的风险特征存在差异。 投资者应自行阅读相关法律文件,自行作出投资选择。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 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 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有的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文章收录于:周周同行
热门留言 (2)
yj-Rain
5月31日 10:31
没看明白每月最后一车全部买入单一基金和费率之间的逻辑关系😅
游吟诗人选择权,让在意费率的人可以不跟车。但是没必要,这个最多占比25%,又只有1.5%申购费。 如果是有做好长期投资的打算,这笔费率就可以忽略不计。 这个时候就是考验大家是否言行一致的时刻,不能平常说着要长期投资,却在这个时刻考虑申购费。
厚昌同样的关注➕
Ethan
5月31日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