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钱才适合做资产配置?

小顾陪伴
2023年05月09日

01

本周市场观点


最近一周市场震荡调整,主要指数都录得负收益。沪深300指数-1.45%,中证500指数-2.81%,创业板指数-3.58%,科创50指数-1.71%(数据来源:wind,2023.4.17-4.21)。


基本面上,2023年我国一季度不变价GDP同比增长4.5%,高于市场预期,经济一季度开局良好。3月社零同步增长10.6%,好于市场预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5.1%,好于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全年值。失业率整体下降,但16-24岁调查失业率继续走高,3月值为19.6%(数据来源:wind,2023.4.18)。


从市场温度角度来看,A股市场主要指数温度处于相对低估、合理区间。中长期来看配置性价比依然较高。不过,月中我们就有提到:年初至今TMT单边上行,波动偏高,中短期来看,当前时点仓位配置可考虑不过于激进。


当前我们建议中配(略超配)股票(A股)、中配债券。主要大类资产配置建议如下:

 

 

对于长期3年以上资金,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权益仓位参考如下: 

 

 

具体策略推荐和本方案思路可以查看文章《手把手的配置建议来了》



02

有多少钱才适合做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简单讲就是将钱分配到不同资产(股票、债券、商品...)里面,以此来分散风险、降低波动。

 

很多人会觉得资产配置应该是有钱人的游戏,只有钱多了才要考虑分散在不同资产里,钱少的话似乎就没必要折腾。

 

那到底得多有钱才能玩这个游戏?这显然是个开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不妨看看大家的想法:

 

💡且慢投研总监-杨晓磊

 

我的结论是——10万以上就可以。比如我儿子9岁的时候累计压岁钱超过10万了。我就开始给他配股票基金、固收+基金和货币基金了,正好满足了“四笔钱”中三笔钱的需求

 

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钱少的时候虽然资产配置效果不明显,但打下了好的基础;

 

反之在钱少的时候就养成了追求一夜暴富的习惯,那么即使工作多年之后你有了不少的积蓄,最后也会被你败光。


就像一些营业部出身的所谓“私募基金经理”,工作了数年之后依然不改梭哈ALL IN的恶习,拿到投资人的钱之后全仓一个行业甚至一只个股,其原因就在于在资金很少的时候就养成的“坏习惯”

 

💡用户-一张不够花

 

至少得有闲钱 而不是各种负债

 

💡用户-定投进行时

 

取决于花多少。比如孩子可能几千就需要配置,大人可能得有十万以上。

 

💡且慢内容总监-石Sir:

 

我觉得有个5000或者1万以上就行,总之就是有一笔闲钱就可以做资产配置。钱少积累经验,这样钱多的时候才能有更好的方法和心态。

 

之前15年的牛市,认识了几个朋友,之前只会存银行,后面听说股市赚钱,转了几万块钱说玩玩,后面很快就赚了几万,感觉股市赚钱比实体简单多了。一下又转进来几百万,最后熊市来了,一个都没跑了,每次都等着反弹跑、保本出,结果就是一次比一次低。

 

后面坚持下来的就变成了油滑的老股民,没坚持下来的就彻底退出了。

 

所以钱少的时候就开始资产配置,感受市场波动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投资这东西我觉得经验挺重要的。

 

💡用户-小莱

 

我觉得买完保险后,还有5w左右就可以玩配置了,留1w活钱日常花,剩下稳钱和长钱随心配,只有4w,不要想太多短期要买啥大件了,就让钱好好留在资本市场滚雪球就行。

 

💡用户-我是弗朗西斯

 

感觉有几千就够了吧?现在基金这么万能,股票,债券,黄金…啥都能投,几百块就能配一类资产,几千块就能做基本的配置。当然要想收益高肯定米米还是多点更明显~

 

💡且慢投研-韩雪

 

我觉得2000以上就可以做资产配置了,先从四笔钱开始就可以。理财投资的门槛不高,高的是如何持续做好。

 

💡且慢投研-郭志强

 

相比较思考有多少钱适合做资产配置,我个人觉得什么时候意识到做资产配置,更重要。


如果你在刚入市就意识到资产配置,那就太幸运了。如果你是栽了跟头后意识到,也不算晚。


就怕一直在“爬坑”的深渊,或者已经快对市场丧失信心了,还一直都没意识到。最后离开时,只留下一句:xx市场...xx基金经理...

 

所以,在我看来有多少钱都可以做资产配置。重要的是,你能在何时意识到资产配置的重要性。



大家的观点是什么呢?欢迎留言区分享你的看法~



风险提示:

上述资产配置方案的思路意在帮您合理分配资金、分散投资风险,但不保证投资收益,按照上述思路提供的得出的整体方案中,单一投顾策略可能超过您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时请您谨慎评估,完成投资者风险测评,清楚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本文的大类资产配置建议是其在目前特定市场情况下并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下的分析和判断,并不意味着适合今后所有的市场状况,请读者注意数据的实效性,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基金投资组合策略为其他客户创造的收益,并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组合策略的风险特征与单只基金产品的风险特征存在差异。温度计估值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自行阅读相关法律文件,自行作出投资选择。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内容
评论

papaya

2023/5/9

...

确认删除该条评论?

取消
删除

暂无更多

写下你的观点...
1
1
收藏
0/500
发送
0/500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