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做投资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傅,那我们赚钱以后,怎样卖出更合适呢?一般来说,卖出基金的方法主要有3种:目标止盈法、估值止盈法和高点回落止盈法。一、目标止盈法
比如,你给自己设置的盈利目标是10%,那赚到10%就可以卖出止盈。这种方法可以帮自己建立清晰的投资目标,不在乎市场涨跌,简单易行。但缺点是达到目标后,往往不甘卖出,难赚大钱。比如,你认为沪深300指数市盈率在15倍以上即高估,那当PE达到15倍时就可以卖出止盈。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比较科学,可以通过投资品内在价值来做理性决策,但缺点是比较依赖个人对基金的估值判断,只能赚到理性回归的利润,很难享有市场情绪带来的超额收益。高点回落止盈法:也叫回撤止盈法,即通过当前高点的回落幅度,来判断是否卖出止盈。比如,你给自己设置的回落幅度是10%,那接下来任意点位回落超过10%时,就应该卖出止盈。这种方法一般用于牛市,尤其是非理性上涨时,常常能带来不错的收益。但缺点是普通人难以把握回落幅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最终利润。可以看出,无论哪种基金卖出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因此我们需要在实战中不断尝试,才能形成最适合自己的卖出方法。不过,这里要提醒下,基金毕竟不是股票,并不适合短时间频繁买卖。要知道,我们的基金净值之所以会“涨”,都是因为底层资产升值导致的;而底层资产之所以会升值,其实是因为它是一份“好资产”。就像北上广的房子,或许房价偶有回落,但长期来看,一直很坚挺。事实上,每只基金都有专人(基金经理)负责投资决策,他们有自己的止盈方法(尤其是主动基金),而且往往比我们做的更好,所以我们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因此,投资基金更好的做法其实应该是坚持长期价值投资。也就是把更多精力花在投资基金前,比如选择哪只?在投资的整个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持有”,最后只在少数市场明显高估的时刻才会择机卖出。所以,在长期价值投资理念的加持下,我们要卖出基金,更应该考虑的以下3个问题:你当初看上这个基金的原因是什么?是跟风随大流买的还是真正看到它的好?接受不了大波动的人,就不适合重仓某些行业、主题的基金。比如白酒、科技、新能源等。所以,投资做到最后,就是做减法,抓住投资中最核心的问题:找到好资产或优秀的基金经理,在市场不贵的时候尽可能多的买入,然后在时间的复利效应下迎来收获。换个角度来理解,在谈恋爱前你可以多考验,多试探,多折腾。但在谈成之后呢,就应该多想想如何一起过日子。如果你已经焦虑到需要每天都思考卖(分)出(手)的问题,那就说明,你和这只基金可能确实是不合适。总之,基金的卖出是一件很个性化的事情,如果这笔钱确认长期(3年以上)不用,就应该做到长期持有,这样才不会让自己被“轻易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