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车】8月第二车:业绩没有爆发性,周周同行为什么还追求均衡?
赵玉斌2022年08月09日
593723

「周周同行」是且慢为长钱准备的周定投策略, 每周二精选优质基金,为您发车;


新朋友建议先阅读以下文章,了解主理人本策略: 周周同行背后的投资观 周周同行的投资逻辑


01

本次发车信息



本周发的圆信永丰优加生活,基金经理是一个中观行业选股的选手,持仓均衡分散。


优化是均衡风格,目前比例已经逐渐接近10%,后续的配置速度会慢下来。


易方达亚洲精选持仓主要是港股的互联网、金融和消费企业。 我认为港股有性价比,将其作为卫星仓进行配置。



实盘业绩



周周同行自动跟车功能已上线。 在APP“资产页-周周同行”点击“自动跟车”按钮便可开启,开启后记得预留资金在盈米宝哦~

持仓详情


注: 部分持仓基金因比例过小,未能显示,详细持仓可在APP中查看。


02

为什么追求均衡?

跟投时间久的朋友会发现,周周同行很喜欢均衡。 主仓挑的大多是全行业选股的均衡性选手。 每次发车的品种,如果有成长风格,一般也会同时搭配价值风格,目的就是均衡。


周周同行为什么要追求“均衡”? 为什么不多配置赛道型的基金呢? 要知道, 均衡的后果就是没有爆发性,无法出现在年度收益率榜单 而赛道型基金,一旦碰上风口,收益逆天,惹人羡慕。


因为赛道型的基金,波动太大。 而波动是大部分人亏损的直接原因。


过去几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大多数人买基金亏钱,不是买的品种不好,而是进出时机不对: 总是在波动中的“峰”进去,随后市场调整中,大幅下跌,在“谷”中割肉。


也就是说,“波动”增加了普通人投资的难度,是一种惩罚性的“波动税”。 行业性基金、赛道型基金,波动特别大,这种波动也尤其的大。


有人说了,那我可以在“谷”中买进,“峰”中卖出啊,那收益岂不是杠杠的。


我想说的是,大部分人都高估了自己忍受波动的能力,遑论驾驭波动。


不信我们看看,前两年火的某医药基金、某半导体基金,曾经涨势凌厉,但跌起来毫不含糊,今年这轮最大回撤超过了40%,甚至50%。


大多数不明真相的群众,往往是高点跟风入局,一轮牛熊下来,基金的收益率是很漂亮的,但基民的总收益,可能是“负”的。


这样的现象,自A股出现以来,就没有消停过。 想想2007年、2015年,越是波动大的市场,小散越是亏损严重。


为此,国家也一直强调市场平稳发展,不要大起大落。 对于我们投资基金的人来说,也要设法降低策略的波动性,减少“波动税”。


周周同行选择均衡风格的基金作为主仓,就是为了降低策略的波动。


均衡性基金的特点是全行业选股,根据性价比配置仓位。 市场大涨时,显得慢吞吞,但在市场回调时,跌幅也小,基民更容易拿得住。


比如今年的市场调整,均衡性的选手,最大回撤一般不超过25%,而风格极致的赛道基金,动辄超过40%。


试想,如果你手中的一个基金,半年跌了40%,你慌不慌,还能拿得住的吗? 很多人要么底部割肉,要么“保本赎”。 拿不住,基金业绩曲线再漂亮,也和你没关系。

 

上周在公司内部做分享,我在PPT中贴了某固收+基金的历史业绩走势:



数据来源: Wind,2005.9-2022.8

风险提示: 基金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为其他客户创造的收益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

 

该基金过去17年获得了超过200%的收益,年化收益超过7%。 初看收益率,似乎没那么吸引人,但波动很小,大部分时间回撤不超过3%,偶尔会超过5%。 普通人完全可以拿得住,能吃到大部分收益。 而这种固收+策略的基金,市面上还有很多。


反观All in股票的投资者,有多少能做到长期年化7%呢? 更不用说还要忍受巨大的波动。


所以,我一直建议, 普通投资者,应该把低波动的策略(比如固收+基金、偏债混合基金),作为自己的主仓 ,因为波动低能拿住,可以重仓持有。 高波动策略应该用自己的机动仓、仓。

 

周周同行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设计的。 主仓配置均衡选手,降低组合波动; 卫星仓择机配置进攻性选手或有机会的品种,增厚收益。


不仅在品种选择上如此,在买入方式上,也选择了“定投”的形式。 定投这种形式,天然会摊平成本,熨平波动。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希望把波动降下来,能更好的拿住。 真正影响我们收益的是本金。 只有拿得住,本金在场上,才可能赚到有意义的钱。


点击下图即可跟车


温馨提示: 「周周同行」是长期定投策略,短期存在亏损20%以上的可能,建议用3年以上闲钱投资。

基金投资组合策略为其他客户创造的收益,并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 基金投资组合策略的风险特征与单只基金产品的风险特征存在差异。 投资者应自行阅读相关法律文件,自行作出投资选择。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 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 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有的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文章收录于:周周同行
热门留言 (2)
rosemary
8月9日 11:18
额,今年这一波杀跌,我股票和基金还有30%收益,我只想说不要为了去追求均衡而去均衡,持仓太中庸,没有亮点,投资是场长跑,但是在不正确的路上,只会离终点越来越远,好的投顾不应该为了均衡,害怕回撤而如此配置,这样还不如去买各种指数基,17年200%的收益率很高吗?谁能拿的住17年,况且定投17年的话收益率会更低,加上通胀,17年的通胀40%不过分吧?那投资这17年得到了什么呢? 我认为好的投顾,应该有自己对行业的判断,既然周周同行是3年以上的长钱,那么主理人不应该看均衡配置控制回撤,应该看未来3到5年最确定发生的事情,要比普通投资者看的长远才对,买入后等时间带我们兑现,比如说光伏,我去年吃了50%,今年这一波调整下来,果断买入又吃了50%,国内还是政策市,长钱应该配置未来确定性高的行业! 这是我的一点见解,我周周同行一期不拉,打算投20年养老的,这一年观察,收益真的有点差。
韭菜韭菜就是我有道理,不过跟赵老师的风格好像不一样,看赵老师会不会回应
游吟诗人因为这个策略是定投的关系吧,定投的特点之一就在于放弃一切的择时。最多根据估值多买或者少买罢了,如果择时的话,买配置型投顾(价值、成长五剑)会比较合适吧。
共12条回复 >
walsonlee
8月9日 10:52
我也感觉赵老师一直在追高,中泰星元,中庚,建信无一不是选择的上涨比较多的热门基,赵老师不应该有自己的判断,选择低位的潜力基吗?
且小慢每次买入的理由,其实赵老师都有回答,每次选择都是根据对于未来市场的判断来决定的,并不是简单因为低位来判断的,逻辑并不相同哦。
赵玉斌事实上我也买了很多不断下跌的基金,只不过大家没注意而已。我把每一次发车,都看做一个“小组合”,做到合理的分散,每次会搭配3-4只风格不同的基金,不会只买一个风格的,所以每次发车的基金,都是有涨有跌的。只不过上涨的基金更吸引眼球而已。